旧房改造卫生间防水全攻略:闭水测试+材料选择,杜绝漏水隐患

日期:2025-07-10 16:36:15


在旧房改造中,卫生间防水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关键工程。据统计,超60%的旧房渗漏问题源于卫生间防水失效,轻则导致墙面发霉、地板变形,重则引发邻里纠纷甚至法律赔偿。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技术规范与真实案例,从材料选择、施工要点到闭水测试,拆解卫生间防水的全流程解决方案。

一、材料选择:因地制宜,拒绝“一刀切”

旧房卫生间因年代久远、结构复杂,需根据不同区域选择适配材料:

地面防水:优先选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丙烯酸防水涂料。前者弹性优异,可适应地面微小变形,尤其适合90年代前穿层排水结构的旧房;后者干燥速度快,适合小户型快速施工。若预算充足,可搭配0.6mm厚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,形成“涂料+卷材”双保险。

墙面防水:轻质隔墙需全墙面防水,推荐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,其可深入混凝土内部形成结晶体,堵塞毛细孔隙,寿命长达20年以上。若墙面需贴砖,可在防水层表面撒中砂或做拉毛处理,增强瓷砖粘结力。

节点加固:地漏、管根、阴阳角等薄弱部位,需先用堵漏材料嵌填压实,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加强层,宽度不低于300mm。例如,吉博力可漩万向台盆存水弯支持360°万向安装,可将管道贴墙而立,避免存水弯外露占用储物空间,同时减少渗漏风险。

二、施工要点:细节决定成败

基层处理:拆除旧瓷砖后,需用水泥砂浆找平地面,确保排水坡度≥1%,避免积水。墙面需清理至坚固基层,铲除空鼓部分,阴阳角抹成圆弧形,减少应力集中。

分层涂刷:防水涂料需薄涂多遍,上下遍涂刷方向垂直交叉。地面涂刷厚度≥1.5mm,墙面≥1.2mm,轻质隔墙需刷至1.8米高。例如,某老房改造案例中,施工方采用“三涂一布”工艺,在第二遍涂料未干时铺贴聚酯布,增强抗拉性,有效防止开裂。

门槛处理:卫生间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20mm,门口设置挡水门槛石,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粘贴。防水层需向外延伸500mm,向两侧延伸200mm,防止水汽渗入隔壁墙面。

三、闭水测试:48小时“压力考试”

闭水测试是防水工程的“终极质检”,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:

封堵排水口:用沙袋堵住地漏,水泥设置挡水坝,防止水流外泄。

注水观察:蓄水深度≥20mm,标记水位线。前4小时每小时检查一次,后续每2-3小时记录水位变化,重点观测管道根部、阴阳角等部位。

楼下联检:24小时后通知楼下业主检查天花板、墙面是否渗漏。若水位下降≤2mm且无湿润斑点,则通过初检;48小时后复检,合格后方可排水。例如,上海某业主在改造中因未做二次闭水测试,入住后发现楼下天花板渗漏,最终需拆除瓷砖重做防水,损失超2万元。

结语:防水不是“一次性工程”

旧房卫生间防水需以“系统思维”规划:从材料选择到施工细节,从闭水测试到后期维护,每个环节都关乎长期使用体验。建议业主选择有同层排水技术认证的施工团队,优先采用吉博力等品牌的定制化排水方案,从源头减少渗漏隐患。毕竟,防水工程的“性价比”,不在于初期节省多少成本,而在于能否让家人彻底告别“水帘洞”的困扰。



0.19180083274841